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今析
横舟《滁州西涧》
独怜幽草涧边生,
上有黄鹂深树鸣。
春潮带雨晚来急,
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-----韦应物
唐玄宗在历史上是中兴之主。他即位以后,承载着国人的期望,清除朝庭弊端,中兴了大唐基业。但很快,他又使国人失望,沉醉于灯红酒绿,崇尚奢糜豪华,衰败了大唐帝国。深究其原因,就是二个字:腐败。
韦应物,适逢于大唐天宝年间,入朝为官之后,亲眼目睹了唐玄宗的立志中兴和腐败衰亡全过程。最初,他象全国的学子一样,景仰唐玄宗的中兴之主的风范,也曾欣慰自己恰逢盛世明主,前途广阔。可是后来,他又为一个明主的衰败,赶到悲哀,苦痛。他入宫为三卫郎。可是,时间不长,败象已露的大唐王朝,就让他赶上了安史之乱。一下,他和他的朝庭一起,就陷入了四处流亡的逃难当中。之后虽然又继而为官,也是朝政颓废,相互倾轧。他虽然身揣远大抱负之心,可是没有施展才华之地。本来一腔热忱要忠心报国,可是又眼见得当今皇上由明转暗,王朝衰退,王位易主。此时、此景的心境可想而知,不免由感而发。
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”这一句明面是写景,其实是心境描写。他和友人游玩至此,面对激流滚滚的溪涧,银珠乱蹦的飞瀑,给人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,非人力所能力挽之。面对涧边,那默默的生长的无人注意的小草,他看了后,油然感慨上天的造化无情,时事弄人,不由得心里寂寞丛生。就象自己现在的处境。一棵幽草,怎能抵挡风云变换的时事、朝政的颠覆?
独怜幽草,有自怜,也有因为朝政不稳,国家动乱,而产生的对于无辜的百姓的怜悯。也有对于朝臣,皇上甚至于大唐帝国的衰败的怜悯。因为,这是不可逆转的潮头,就象这飞瀑的山涧一样,势不可当。他本人,朝臣和皇上,眼前的命运,已经象涧边的幽草一样,呈现在眼前。作为诗人,他忧的是什么?就很明显了,诗人是不会单单为自己的命运担忧的。
“上有黄鹂深树鸣”。虽然眼前寂寞的情景呈现着,但还能听见,或者是还能隐约感觉到在这不和谐的落漠景色之上,隐约的听见黄鹂的叫声。可是,这种叫声已经深入到森林的浓阴之中,见不到黄鹂的身影。夹杂着山涧的飞瀑声,隐隐的从森林深处传来黄鹂的叫鸣声,遥远而有动听。这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心境,是在想,大唐帝国的命运虽然虽然已经处于衰败,可是,帝国的前途和他的理念还在空中回荡,还在他的心灵深处萦绕,使他永远不能忘怀。
“春潮带雨晚来急”。诗人在观看景色的时候,由于遐想太多,天色已晚,可能是他们忘记了回程,结果赶上了一场暴雨,得赶紧避雨。春潮,为什么用个春字呢?这决不是单单描写他们所处的时空季节,这里还在掺杂着诗人的梦想。因为,韦应物出道恰逢大唐盛世,他见过那群王伏首的朝圣场面。所以,眼前,由于朝庭的腐败、没落,所带来的暗淡局面,很快就会过去的,就象经受一场带有春味(盛世的余味未绝)的雨一样。尽管这场雨来的迅猛,但很快就会转瞬即逝,明天很可能就是个晴天。
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,野渡一词,为在野,或下野,不正,应显示为困境之意。舟自横,本人解释为,在无可奈何的情况的的妥协,自然的横(停泊)在“野渡”这个无奈的困境里,停滞不前。又是在雨中,有迷茫之意。诗人一行人避过这场大暴雨,雨水刚一稀疏,一行匆匆忙忙的来到渡口,已经不见一个人影。因为,人们都去避暴雨,只有一条小船横在那里,等待着他们的回归。朝庭的这场变故过后,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?大唐帝国在风波中颠簸之后的彼岸会在哪里呢?大唐帝国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?包括诗人自己的前途命运,又将如何呢?这一切都象眼前的这个雨中渡口,和渡口上横着的这条船所面对的暴雨之后一样,是个未知的去处。
历史上很多文人把韦应物的诗,解释为田园诗,我不置可否。但我感觉起码这一篇是咏物诗。全诗感觉复杂,物象叠加。诗中寄托着诗人的感叹,追忆,无奈,遗憾,却懦,彷徨,失望与希望。同时,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对于大唐帝国的坚定的忠贞信念。完全呈现的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,和对于国家昌盛的思念。 最喜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,转载横舟先生妙文,共赏之!
页:
[1]